返回
首页

西红柿小说网

m.xhsxsw.com

第57章 少女失踪
上一章 返回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阳光在前面带路,四个人跑到白沙井才停下来。

几人快速喝了几口甘甜的井水后,从水井侧面的小路上山,走进一个树林中坐下来休息。

朱智涵问杨万里和王淑娟,为何到了长沙?

杨万里告诉朱智涵,当年清军血洗千山头后,几十个清兵跑到滕州中学来,抓捕救助过义和团伤员的学生。

杨万里和王淑娟闻讯后逃出学校,先到江浙一带躲避。

后来江浙风声紧了,两人就坐船来到了长沙。

湖南人受到近代湖湘文化的影响,出现了黄兴、蔡锷、宋教仁等一大批革命志士。

近年来,长沙反清斗争风起云涌。两人经阳光介绍,参加了黄兴建立的“华兴会”。

他们在长沙,跟着阳光积极开展活动,发动民众起来造反。

最近,黄兴等“华兴会”头目秘密策划。

准备趁今年十月,政府为慈禧太后办寿礼之机,组织学生和农民成立义勇队,在长沙发动武装起义。

这几天,阳光带着两个徒弟在长沙到处演讲,就是要发动群众行动起来,为这次武装起义做舆论准备。

三人感谢朱智涵出手相救,想留他在长沙玩几天。

王淑娟对朱智涵有种特别的感激之情,她几次遇到危险时都被朱智涵救出。

心里感谢他,同时又敬佩他,这种感情无以言表……

朱智涵向两个学生介绍,无为道长已被清兵的毒镖所杀。

现在他要赶到四川去,将师父的灵发入土为安。

杨万里和王淑娟对无为道长很尊敬,听说他老人家被清兵杀害了,对清兵恨得咬牙切齿。

四个人在树林中摆谈了一个多时辰,见外面已风平浪静,王淑娟提议陪朱智涵去岳麓山玩。

朱智涵推辞不过,随三人走到湘江边,坐渡船到河西,来到岳麓山下,先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

岳麓山是南岳七十二峰的最后一峰,位于长沙西岸。

四人走到爱晚亭时,王淑娟即兴吟诵起“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的诗句。

四人说说笑笑到了麓山顶,在饱览长沙“山、水、洲、城”的秀美风光后,进麓山寺烧香拜佛,大家尽情玩了一天。

晚上阳光做东,请大家一起去坡子街火宫殿,品尝长沙的臭豆腐、姐妹团子、猪血丸子等名小吃。

酒过三巡,突然几十个警察冲进来,将四人团团围住。

原来,火宫殿是长沙的著名小吃店,天天食客云集。

三教九流汇聚这里,热闹非凡。

几个警察在火宫殿吃完饭,有人发现了今天打死警官的人在里面吃饭。

立即去警察局报告,叫来几十个警察,准备来抓革命党人。

阳光发现后打个手势,四人冲出去,一齐施展拳脚功夫,打倒十几个警察。

然后纵身跳上火宫殿红牌楼,再一个纵跳上到楼顶,一溜烟全跑了。

次日朱智涵坚持要去岳州,三人不再挽留,将他送到湘江客运码头。

王淑娟对朱智涵温情脉脉,站在码头久久挥手告别。

一直等他的船远去,影子变得越来越小后,才停下来,用手绢擦干脸上的泪水。

却说朱智涵乘客船一路北上,傍晚时分到达岳州城。

从南岳坡码头上岸后,为了方便游览岳阳楼和洞庭湖,朱智涵在靠近岳阳楼的巴陵客栈住下来。

朱智涵吃过晚饭,在房间休息了一阵,正准备睡觉。

突然,从隔壁客房里隐隐传来打架和叫骂的声音,随后是女人的哭声。

朱智涵最怕听到女人哭,在房中坐立不安。

忍不住走出门去,到隔壁客房窗下细听,是一个男人在打女人。

朱智涵心想,是不是有人拐卖妇女?

朱智涵轻轻在门上拍了三下,一个男人把房门打开,原来房内是夫妻模样的一男一女。

他估计是两口子在里面吵架,就道了声:“对不起,敲错门了。”转身走开。

朱智涵刚回到自己客房,那男人随后敲门进来,说出了夫妻打架的缘由。

原来,那男人叫刘皖雄,女人叫孙春花,是安徽凤阳人,夫妻带着女儿小凤卖艺逃荒到了岳州。

今天一家人去洞庭湖畔的南岳坡,拉起圈子唱歌卖艺。

夫妻玩了一套杂耍,女儿小凤开始演唱《凤阳花鼓》:

“左手锣,右手鼓,手拿锣鼓来唱歌,别的歌儿我也不会唱,单会唱支凤阳歌,凤凤阳鼓啊,咿呀哎哎呦……”

十四岁的小凤姑娘脸蛋白净,长相乖巧,歌声又清脆甜美,周围观看的人大声叫好。

这时,孙春花手端盘子向围观的人讨钱,众人纷纷解囊。

孙春花走到两个大汉面前,刚伸出盘子,就被一个汉子把盘子打翻。

他大声叫骂:

“卖唱的叫花子,你们没有拜彭老爷的码头,也想在岳州混下去?不懂一点江湖规矩!”

骂完给她脸上一耳光。

刘皖雄过来论理,被那汉子一拳打倒。

小凤过来拉父亲,另一个汉子左手在小凤脸上摸了一下,右手突然拦腰把小姑娘挟在身上。

纵身跳出圈子外,在众目睽睽之下飞快跑了。

众人看得目瞪口呆,夫妻二人惊慌失措。

等到回过神来,刘皖雄和孙春花跑出去追赶,哪里还有小凤的影踪?

夫妻痛哭流涕,沿街到处打听小凤的下落。

两口子晚上回到客店后,互相抱怨。

孙春花责怪刘皖雄,不该来岳州。刘皖雄责怪孙春花,不该找那两个汉子要钱。

先是争论,然后就打起来了。

刘皖雄刚才见朱智涵面容和善,眉宇之间有股英雄气概,又同是住店的客人,就跑过去将自己的遭遇讲出来,希望能有所帮助。

朱智涵听完他们的遭遇后,想起了自己失踪的桃花妹妹,对他们夫妻产生了同情心,答应协助寻找小凤姑娘。

次日上午,朱智涵决定去岳阳楼参观,那里游人多,可以顺便打听小凤姑娘失踪后的线索。

朱智涵从客栈出来,沿洞庭湖岸往北走不多远,就到了镶嵌“巴陵胜状”的门牌前。

他进门后,远远望见一座金碧辉煌的高大木楼,楼椽正面高挂“岳阳楼”匾牌。

岳阳楼雄踞在洞庭湖东岸的城墙之上,主楼三层,飞檐斗拱。

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集结为一个完美整体。

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

古代的岳州府,先后称巴陵郡或岳阳郡。

据传岳阳楼的前身,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与黄鹤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朱智涵登上城墙,从北向南,先走进三醉亭。

这是根据纯阳子吕洞宾“三醉岳阳”的故事而建,为二层二檐木亭,内有吕洞宾醉卧岳阳的塑像。

朱智涵见了祖师爷,连忙跪下行大礼。

从三醉亭出来,走不到百步就到了岳阳楼的正门前。

朱智涵走进一楼大厅,见正中挂着一块《岳阳楼记》雕屏。

紫檀木板上黑底绿字,字迹苍劲古朴,颇有气势,不禁啧啧称奇。

登上二楼,大厅中又见一幅相似的《岳阳楼记》木雕屏,字迹龙飞凤舞,出神入化。

朱智涵觉得奇怪,在同一座楼,何必嵌刻两幅同文同样的木雕屏?

正在这时,从一楼上来一个公子打扮的年轻人,领着几个学者模样的客人,来看二楼的《岳阳楼记》雕屏。

客人觉得奇怪,问公子:“怪事,二楼怎么也有一块同样的雕屏?”

公子反问客人:“你们看哪一块更精致一些?”

众人回答:“二楼这块雕屏,字迹更加灵动。”

公子称赞大家好眼力。接着讲出一段《岳阳楼记》雕屏的传奇故事。

大约在乾隆八年,岳州知府黄凝道购得上等紫檀木板,特请大书法家,乾隆皇帝的老师张照,书写《岳阳楼记》全文。

又请著名雕刻家精工雕刻,制成雕屏挂于岳阳楼一楼大厅。

游人见了这幅雕屏赞不绝口,因其文章、书法、刻工、木料全属珍品,人称《岳阳楼记》“四绝”雕屏。

道光四年,岳州来了个吴知县,他平时附庸风雅,非常喜欢这副《岳阳楼记》雕屏,欲占为己有。

他将雕屏原件取下来,谎称要临摹习字,暗中请著名雕工,模仿原件笔迹样式,仿制了一块同样的雕屏。

吴知县把“四绝”雕屏原件私藏起来,将仿制品装到一楼原来的位置。

吴知县在离任的时候,将私藏的雕屏原件拆成十二块木板,悄悄带上船,欲偷运回老家。

可是,船进入洞庭湖出口时,突然天降大雨,湖面刮起狂风巨浪,掀翻了吴知县的船。

吴知县忙和家人抱住《岳阳楼记》木板求生,可是他们没想到,这个雕屏是紫檀木做的,名贵檀木比水重,遇水就下沉。

结果吴知县全家丧生水中,雕屏木板也沉入湖底。

若干年后,有位老渔翁在洞庭湖出口处打鱼时,将十二块《岳阳楼记》雕屏木板打捞了上来。

当地文人吴敏树经过仔细辨认,确定是岳阳楼“四绝”雕屏原件,便马上高价收购保藏起来。

后来吴敏树将自己珍藏的《岳阳楼记》雕屏捐出来,挂于岳阳楼二楼大厅。

之后大家就看到了一式两副的《岳阳楼记》雕屏。

朱智涵认真听完这个故事后,登上三楼,厅中有八仙过海塑像。

据说吕洞宾在岳阳楼喝醉酒后,曾三次飞到洞庭湖中心的君山岛,去喝银针茶解酒。

朱智涵心里笑笑,这里应叫“吕仙过湖”才对呀。

朱智涵围着三楼走廊转了一圈,这里是岳州城的最高处。

他站在岳阳楼上,一阵湖风吹来,在秋日里感到特别清凉。

俯瞰洞庭湖,远处烟波浩渺,水天一色。

近处鱼帆点点,百鸟纷飞,真是气象万千。

在城楼上遥望君山岛,好似在水面上摇曳的青螺。

朱智涵想起刘禹锡的诗:“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恰如其景。

饱览洞庭湖美景后,朱智涵缓步下楼。出一楼大厅时,见很多人在看一副对联,忙停步观望。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

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朱智涵看后,感觉回味无穷,赞叹不已。

心想这副对联借助名人典故、诗文名句、传说逸事,揭示了岳阳楼因何著名和雄伟奇特的原因,真是言虽尽而意无穷。

朱智涵看完对联,刚准备离开时,突然从楼上跳下两个黑影,落地动作灵活轻松,只发出很轻微的声响。

朱智涵刚追上去十几步,想看个究竟,黑影已迅速消失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本站推荐

将进酒大奉打更人砸锅卖铁去上学大乘期才有逆袭系统女神的超级赘婿星汉灿烂,幸甚至哉半仙亘古大帝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镇妖博物馆

相邻小说

长夜余晖我比火影还要水奉旨宫斗,冤种皇帝手把手教我撩他网游之高冷女神能带躺混世风流逆神传玄武之尊我杀怪就能变强斩道见我战姬起舞于蓝天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