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西红柿小说网

m.xhsxsw.com

第五章 刘师勇
上一章 返回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宋景炎三年的正月,帝国的船队在经过近十天的航行后,终于抵达琼州。

此时的琼州隶属于广南西路,设有一州和三个军,其中琼州领五县,南宁军领三县,万安军领二县,吉阳军领二县。

琼州安抚使赵与珞得知陛下驾临,大喜过望,立即率属下冉安国、黄之杰以及义勇头领谢明、谢富等人前来迎驾。在帝舟上,太后和陛下对前来觐见的赵与珞大加抚慰。

其实这个老赵原本就是皇室的宗亲。

赵与珞得知陛下于井澳蒙难,现正“龙体不适”,当即恳请太后和陛下驻跸琼州,但此议仍遭到群臣大都反对。还是陆秀夫注意到小皇帝似乎极为不安,遂以陛下病体需要修养为名,说服了群臣同意太后和陛下暂时上岸。于是,赵与珞与几位大臣伴驾护送太后和陛下至州治所在琼山县,并让出自己的府邸和府衙分别给太后和陛下居住。

其后,由于琼山县太小,船队上的人太多,陆秀夫、张世杰和众人商议后决定,让一部分在海上生病的人上岸,其他人仍居住在船上。

此时,琼州的总人口因为沿海逃避战乱的人跑来有所增加,由元丰年间一万户升至一万五千户左右。琼山县里因此有点繁荣的景象,但岛上大片的区域仍属于蛮荒之地。

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陆秀夫、张世杰他们一边整理船队、补充物质,一边派人到占城和陈宜中联系,同时又几次召开朝会商议将来的去处。但在朝会上,赴占城和回广南的两派争吵不休,始终无法达成一致,使得朝议一时难以决断。

还是暂且不提陆秀夫、张世杰等人,先来看看我们的“小皇帝”在做什么。

经过十几天的修养,东已经逐步恢复了,他感到自己的脚下有了点力气,身体也不那么容易疲劳了,不过他却没有把头上裹着的布一下全给拿下来。

金庸的小说《鹿鼎记》里可是写过了啊,韦公公开始混宫里时,也是蒙着面,然后再逐日减少,让别人慢慢习以为常。好的经验是要学习的。

只是他是不是该做点事了?在这个悲剧的年代,他要想活下去,除了每天见见太后问问安,陪陪哪个有点“多嘴多舌”的赵,混个脸熟,总要做点什么。但无论做什么,他都要小心翼翼,因为现在还远不是他发号施令的时候,他更要找到某种契机。

东其实也很头痛,因为陆秀夫已经开始给他讲课了。这个陆夫子实在是个“可爱的人”,他看到东的身体已经好转,就尽量每天抽空来督促东学习,学习的《大学章句》还是他手书的。

可东对此实在是提不起精神来,这个《大学》他“过去”曾看过,不过看了几页就被他扔到了一边。从小学到大学,要是加上学前班,近二十年的学习过程下来,是个人都有点学习疲劳症。现在还要他学,而且还是枯燥的古文,“老师,您饶了我吧。”东暗地里就没少过腹诽。

但这个世界上任何时候都有这样的人,他们无论做什么,不管是对还是错,就两字:“认真”。你对这样的人还就没有什么好办法。某伟人同样曾经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再加上太后殷切的目光,得,东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学。

不过此时的东并不知道,他已经开始引起别人的兴趣。

作为殿前指挥使,苏刘义负有护卫太后、陛下的职责,因此他就留在了琼山城内。要说以前兵荒马乱一路逃难,尽管苏刘义和陛下“近”,可陛下毕竟是小孩子,他见比较多的仍是太后,陛下的事情多是哪个太监吉安在操持,他实际谈不上和陛下有多熟悉。可现在不同了,琼山县小,州衙更小,他和陛下的见面就多了起来。

在苏刘义的眼里,除了每天去向太后问安,说会话,小皇帝就是吃了睡,睡醒了散步,散完步再睡。而最有意思的是,他竟然有时候还“老气横秋”地问外面的情况,比如:

“苏将军,外面怎么样了?”

“老师和张枢密好吗?”

“陈丞相有消息了吗?”

今天陛下睡醒后就又问了:“刘义将军,船上的人都安顿好了吧?”

他老老实实地告诉了陛下:大伙儿基本上都住在船上,只有一些生病的人住进了琼山城。

陛下眨了眨眼,却突然冒出一句:“哦,那朕去看看他们。”

苏刘义吓了一跳:“陛下,万万不可,那不安全。”

陛下笑了:“有什么不安全的,大家跟着朕受罪了,你觉得朕不应该去看看他们吗?”

苏刘义一时汗都有点出来了。

“这,是不是先请示太后?”他有点迟疑地问道。

“不用,有他们陪着朕就行了。”陛下指了一下边上的道士和太监。

吉安不吱声,那道士张了张嘴,却将到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

病人养病,是不是也不能全在屋里窝着,要适当地到外面散散心,这样才能痊愈的更快呢?

看见陛下身边的大太监都不说话了,苏刘义就找了一顶轿子,又带上十几个宿卫,陪着陛下出了门。

出门前他问陛下先去看哪些人?陛下想了想说道:“生病的大臣不太好去打扰,我们还是去看看将士们吧。”

应当说,帝国陛下看望军士,肯定极大地安慰和鼓舞了仍士气低落的将士们。至少使他们感到,朝廷和皇帝并没有忘了他们,不是要不管他们了。

某人期间更毫不吝啬地“下旨”:“务必要多加照顾弟兄们。”从而为他赢得了相当多的感激。

但东今天真正的目的是想见一个人,因为根据他的判断,在行朝船队海上没有漂流那么久的情况下,这个人理应现在还活着。

按照历史的记载,宋末仅存的、真正行伍出身的军事将领实际上有两人,一个是张世杰,另一个是刘师勇。张世杰是步军将领,而刘师勇才是水军将领。但令人非常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刘师勇的才干根本没有得到发挥。

在转了几个地方之后,他果然听到这样的回话:“这里将养的是刘师勇将军。”

东急忙和苏刘义说道:“快,进去看看。”

屋子里有些凌乱,显然刚刚简单收拾过,一个手脚粗大、削瘦宽膀的汉子和几个人跪在哪里。

东赶紧说道:“刘将军不必拘礼,还是快快躺下。”

那汉子和众人叩了一个首,在边上人的搀扶下回到了铺位上。

东端详了一下这个大宋最后的水师将领,就见他面上胡子邋遢、瘦骨伶仃、一副憔悴的样子。

下面的人则赶紧给东取来座椅。

东觉得气氛有点拘谨,于是笑笑说道:“我,啊,朕也就是顺便来看看。前一阵子朕也是天天躺在床上,也就这几日才能行走。”

刘师勇在亲兵的扶持下,半靠在床上。闻言欠了欠身:“陛下关爱,末将感激不已,望陛下保重龙体为要。”

“不要紧,不要紧的,朕已经好多了,倒是刘将军和众位将士要好好将养啊。”

刘师勇和众人又赶紧欠身:“陛下天恩,我等铭记在心。”

那刘师勇还添了一句:“陛下受难,实为我等之罪过,陛下不加责怪,反来看望,末将实在难以心安。”

“那不应该怪将军,将军千万不要自责。刘将军,我们打不过鞑子兵,他们很厉害吗?”东开始引话了。

刘师勇略有些尴尬:“末将等无能,让陛下蒙耻,实为有罪。”

稍微停了一下,他接着说道:“末将以为,在陆上,鞑子兵还是很厉害的,水上则不一定。”

“哦,将军可以和朕说说吗?”东再问道。

刘师勇脸上露出复杂的神色:“步战,张枢密要比臣清楚,陛下可以向他了解,臣不敢献丑。但水战,我们实际上并不输给他们。”

他看了一眼陛下,就见陛下非常关注的听着,于是接着说道:“好叫陛下得知,有句俗语,‘南船北马’,说的就是北人善骑马,南人长操舟。我大宋水军从来就是无敌于天下,无论金人还是元人,他们根本就不是我们的对手。但为什么我们后来不行了呢?”

当刘师勇讲到“无敌于天下”时,他的脸上显出了光彩,那是一种豪气,也许就是这个屋里所有人都已久违的军人豪气。

东静静地听着,他知道他想要的东西就要出来了。

“自从刘整这个叛贼跑到北方后,他带走了一批大宋的水军精锐。更重要的是,他给北兵带去了我们水军的战具和训练方法。以此为例,北兵建立了自己的水军。”

“鲁港之战,贾似道误国,导致我大宋精锐尽失,水军损失更极为惨重。待末将和张枢密在焦山和北兵大战时,水军实已不复从前。况且张枢密的江淮军本为步军,不习水战。无奈之下,他以连船之法以抗北军,终为北军火攻所破。”

(史书上称:“焦山战后,宋军不复能军。”)

“现我禁军,人数虽众,但能战之军只有张枢密的一万江淮军,其余多为未历阵之兵,战力,实大不如前了。”说完之后,刘师勇长长地叹了口气,神情说不出的萧索。

屋子里静了下来,所有人均低着头,沉默着没有说话。东的眼睛也空洞地看着前方,一时之间仿佛失去了神采。只有道士和吉安紧张地看着他。

然而,光彩很快回到东的眼眸里,他微微露出了一点笑意:“还有,而今海上风高浪急,我大宋水师极为不适,否则,蒲寿庚哪奸人又岂能奈我何?”

不是吗?堂堂帝国的水师竟然打不过一个商人的军队,被一个奸商给撵走,这不是笑话吗。

在众人呆呆的目光中,他站了起来,走到刘师勇的床边,盯着他的眼睛轻声说道:“将军有没有想过,也许北兵比我们更不适应海战呢?”

说完,他转身向外走去。

那一瞬间,刘师勇和道士的眼中均有精芒闪过。

回去的路上,东一直在默默的沉思。他理解刘师勇的状况,他的部下在常州之战中损失殆尽,那一战他和部下坚守数月,拒绝投降,城陷之时和他冲出来的只有八个人,连他的弟弟也在突围战中战死,因为马没跳过堑壕。

(史载:“其弟马堕堑,跃不能出,师勇举手与诀而去。淮军数千人皆斗死。”)

当他赶到行朝,行朝却已无法再为他提供一支军队。当一个人身负国恨家仇,想报国却无门,而形势又变的越来越没有希望,他的苦闷可想而知。一个人面对这种情况,他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死亡,历史上这位忠勇的汉子,“见时不可为,忧愤纵酒卒。”

东相信刘师勇会理解他的话,在这个时代,海战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至少在东亚,还没有什么人敢说了解海战,要不然忽必烈也不会两次兵败日本。

历史真的没有给予生机吗?

上一章 返回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本站推荐

大乘期才有逆袭系统女神的超级赘婿亘古大帝星汉灿烂,幸甚至哉砸锅卖铁去上学半仙大奉打更人镇妖博物馆将进酒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相邻小说

萌娘神话世界刀武传说网游之耕种天下九绝剑歌绝对主角死亡格斗史上最强手机足坛鬼脚穿越诸天世界生灵帝传